fukasawa
林丹的打法——14年中国大师赛观后感
林丹的打法——14年中国大师赛观后感
学习思考|Jan 12, 2015|Last edited: 2022-6-14
 
type
Post
status
Published
date
Jan 12, 2015
slug
林丹14年中国大师赛观后感
summary
林丹的打法,14年中国大师赛观后感
tags
思考
category
学习思考
icon
far fa-shuttlecock
password
林丹最近的打法看似历史上以前的球员都有过但是感觉又不是那么回事,他这样赢球的方法好像还是没有出现过,给人很独特的印象。所以在这里总结一下:
  • 移动方面是很省力的地板流,没有必要的话基本不会跳离地面很高,不会出现全场打得活蹦乱跳最后抽筋的情况。
  • 中场抽球和防追身球/扑球的处理有独到之处,心态上不慌不忙,反应快而且回球还很硬(这点谌龙也是如此,估计国家队专门抓过这部分的技术)。
  • 处理对手来球时对球路的预判和启动都非常好,拿球点高而且早,方便各种骗和控制。
  • 用出球变化和球路变化控制对手,不仅仅利用动作一致性控制对手,更可以利用手法+停顿来逼迫对手二次启动。
  • 非常吝啬的突击,他的突击能力还在,体能总体而言是比不上08了,但是不随便挥霍的情况下,一场比赛下来突击个10拍8拍的也足够用了。关键分上连续放2-3个大招的能力也还保留着,对手整场比赛中都不得不防,而且一般还防不住。
  • 安全球,21分必备的法宝。他的球在相持多拍中比较注重安全第一的出球思想,网前不求一球搓死对手,而是放远网;吊球对方站位好的话没有好机会就直接快速吊在对方手上。第一拍给对手一个“好打”的球,等着抓下一拍的机会,一点也不怕打多拍慢慢组织。而且这种放网、吊球是会和推球、轻杀高球结合的,对方不敢放手抓他的球。加上他对安全球的后一拍球路的判断和抓球准,往往是这一拍看似安全,下面第二第三拍暗藏杀机。
  • 在击球点的选择上面,网前和后场都不特别追求高点。前场强调尽早启动尽早拿点,用停顿+假动作控制对手。后场借助于小动作发力的能力,在偏低的点也能打出多种精确球路控制对方,后场球不追求进攻效果,也无需耗费体能用大后撤步和起跳来抢点,大大节省了体能。
  • 出球落点准确,弧度多变(这个电视转播上比较难看清),出球的球速快。
  • 打不死的防守,一两拍两三拍的进攻组合是很难打死炒鸡蛋的,往往对手需要组织更多拍才能找到合适的机会一击得手,问题是组织更多拍被炒鸡蛋抓到漏洞的机会或者自己失误的机会比打死炒鸡蛋的机会大很多,非常危险。
  • 对比赛节奏的控制,08年后就少见打得很快的比赛了,11年后高球对拉在炒鸡蛋的比赛里面很常见,以速度见长的选手对上他速度打不上去,或者强行加速一局然后第二局被打个10来分。
  • 利用体能战胜对手,一方面自己的体能在整场球上的分配做得好,最近几年比较少见体能不够用速度上不去的情况;另一面自己的战术(主要是防守+迫使对方二次启动+多拍)使得对手要付出更多体能,所以基本上很少见打到后来对手体能状况比他好的情况。基本断绝了年轻人单凭靠体能冲击他的可能性,除非他年纪再上去几岁,实在是不行了。
  • 利用各种小招数喘息,这个也是管理自己体能和精力的办法。最常见的就是湿身鱼跃擦地大法,一口气缓上来了马上突击两下趁对手不备赚两分。
  • 比赛经验丰富,从出道以来本身就是水平(最)高的选手行列,年轻时候他冲击的也都是高手,加上那时候高手又多,不说国外的,就家里的那些馆主大嘴某届全运会冠军某届奥运会冠军之流穿越到现在横扫个小铭之类的很稳当的。
  • 心理素质问题,关键球关键局不怵,这个没人能比得了,得益于转打太极球的那几年没事就跟对手磨三局磨出来的。外加从某人手上拿下来的关键球又特多,心理素质在炒鸡蛋来说已经不是高或者低的问题了,是根本没有心理素质这个问题。
总体而言他的球全方位地往精确方向去,上面提了很多点,但是核心的指导思想个人的感觉是更经济地打球,自己少付出体能少加速,通过出球的控制来把控比赛的节奏,通过防守来增加对方取分的难度和体能上的付出,可以说是磨控防反的打法。
而以往的打法相对来说更片面一点,往往追求点打得更准,线路拉得更开或者速度上更快让对手跟不上或者假动作直接骗死你或者正手一拍拍死你之类的很单纯的目标,和炒鸡蛋的太极球不是一路的。
 
Next.JS + VercelHosting Mail on Outlook.com